close

記得我在N年前要填大學志願的時候,老實說我沒有想太多念這個科系的出路是什麼

我滿心想著的是我可以當科學家 (聽起來很酷ㄟ!!!)  ←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

進到了學校之後,我發現有好多的同學或是學弟妹讀對這個科系的出路非常的焦慮

同樣是以生物為主軸的科系,醫學系不用說了,、護理系、醫技系、物理治療或職能治療系每個系都有執照可以考

唯獨生科系沒有執照

在學校裡面的訓練,似乎焦點都在如何培養出實驗室的人力

當生活一直圍繞在學校和實驗室,你接觸得到的未來的出路,看起來就很像只能進實驗室工作(好運的PI不好運的當萬年博士後/碩士級助理)

萬一不喜歡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就只剩下實驗室耗材銷售業務(sales)或是產品專員 (就是你的kit有問題的時候,打電話去公司,也許會幫你troubleshooting的那位)

 

但事實上一個生科人的選擇,不僅於此

只是不知道為何,產業界和學校中間有一個不小的結界

學生們不知道產業界這個選項裡面到底是什麼

學校的教育也極少包含在產業界工作所需要的相關訓練

所以想要來描述一下我進入生技業界之後看到的東西

希望能對還在這條路上迷惘徘徊的人有一點幫助

 

想先釐清一個點: 這篇文章想要說的是在生技產業裡,生科人有什麼樣的職缺或工作可以選擇

不是護航念生科有多棒

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 :

一個類似的職位,薪水在生技產業裡 vs 在電子業或是資訊業 就是低了不少

我不會去否認這個事實

然而,每個產業都要走過一些發展的階段,

電子業不是昨天開始發展,今天就變成成功的產業

電子業也曾經走過剛萌芽的階段,當時那些電子公司能提供的薪資和福利也許就和現在的生技業差不多

只是電子業在老一輩人的努力之下有幸發展了起來,帶來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我不確定生技業在我有生之年是否也有這樣的幸運,能夠成為興盛的產業

只是,若是沒有人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完全沒有希望了

所以,一切只是看你自己要的是什麼

如果上面這些現實讓你覺得灰心的話,

也許早一點轉系、或是培養自己其他的專長、開展斜槓人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只要開始,never too late!

至於還在這個產業努力的你,或是看到這邊還是決定加入這個產業的你,不妨把自己看成一個天使投資人或是創業者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 XD  創業也沒有每一把都成功的

不論最後結果如何,都謝謝你們現在進行式的努力或者曾經努力過

 

===========================廢話結束,正文開始========================

在臺灣,生醫領域的公司包含 製藥、醫美、醫療器材的範疇--還有近期愈來愈多的再生醫療公司。依照公司執行的任務項目,又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產品開發公司
  2. 製造廠
  3.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
  4. 代理商

 

在實驗室裡,各位比較常接觸到的產業界人員即是上面所提到的 sales 以及產品專員

蠻大的機率是在代理商類型的公司

代理商的商業模式我想大部分人都蠻清楚的

就是主要的產品開發和製造是在國外,臺灣這部分是以銷售為主

在此不再贅述

 

  1. 產品開發公司

 

這類的公司是經由募資得到資金而創立的,公司著力於開發自有產品。

開發一個產品所需要的職務類型有: 研發人員(Research and design scientist)、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法規人員(Regulatory affair)、品管(Quality control)以及品保 (Quality assurance)、動物試驗(Non-clinical developer)以及臨床試驗(Clinical developer)的設計/評估人員、客戶開發(Business developer)等等。

每一個職務都需要生命科學相關的知識,這些職務的工作內容會另外寫文章向大家介紹

  • 公司創立初期,產品開發尚未完成的時候,可能不會有商品可以進行銷售。換句話說,公司的薪資福利可能要看天使投資人(俗稱富爸爸”)是否大方了 ()
  • 公司創立的初期可能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或是製造廠,需要進行實驗或是量產的時候,會外包給別的CRO (實驗)或製造廠(CMO)進行,公司內的人員則是掌握進度、評估實驗結果或產品品質,所以會傾向於招收已經具有豐富經驗的人。但隨著產品的發展及任務複雜化,有其擴編的必要的時候,就會開始建立更多的部門。

 

  1. 製造廠

製造廠,顧名思義就是有廠房、可以大量生產製造的公司。舉個例子來說,在實驗室裡的化學合成反應可能是以 0.1~20 公升的規,在製藥廠的話,會是以100~10000公升(甚至更大)的規模在進行。有些臺灣的公司有自己的製造廠,生產自己的產品,也有些公司未生產自有產品,以製造廠或是研發+製造廠的型式,遵循類似臺積電的代工模式,接受客戶的委託案,提供製造的服務。這種幾乎受客戶委託製造的公司稱作CMO (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 在製造廠裡的職務類型有 : 製程優化人員(Process science)、技術轉移(Technology transfer)、製造工程師(Engineer)、製程操作員(Operator)、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法規人員(Regulatory affair)、品管(Quality control)以及品保 (Quality assurance)、客戶開發(Business developer)等等。
  • 在臺灣的製造廠,大多是以台灣資金為主而成立的公司,俗稱 台廠。因為大老闆是本地人,管理模式還有福利政策通常比較偏向於本土思維。不過在本土公司工作的好處是 : 會有機會拿到公司的股票,比如參加公司的增資,或是限制型股票。有的時候加上這些股票的獲利,個人的獲利不見得會比在外商公司來得差喔!

 

  1.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

如同前面提到的CRO公司是接受客戶委託執行實驗,所謂的實驗,小至PCR這類的分生實驗,大至全球性的臨床試驗,都有不同的公司在接受委託。

  • CRO裡的職務類型有:實驗設計及實驗操作員(Scientists and Analysts)、統計分析員(Statistician)、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法規人員(Regulatory affair)、品管(Quality control)以及品保 (Quality assurance)、客戶開發(Business developer)等等。

CRO的面向蠻多元的,有本土公司也有外國公司成立的分公司 (俗稱外商”)。一般來說,歐美系的外商公司,在薪資和福利上是蠻讓人羨慕的。因為薪資福利都不錯,所以流動率也會相對的低 (=釋出的職缺可能會相對少)。至於其他外商(日系、香港、新加坡…)就不一定啦!

 

建議大家在找工作之前先善用人脈和網路平台打聽一下公司的狀況。幾個推薦的平台

  • PTT Bioindustry (https://www.ptt.cc/bbs/Bioindustry/index.html)
  • 面試趣(https://interview.tw/)
  • 比薪水(https://salary.tw/shareMySalary/1)

 

好啦~這篇就先分享到這邊

若讀者有什麼看法或是問題都歡迎留言交流一下

希望有幫助到一些人~

arrow
arrow

    D調的小香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