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年, 我的學術生涯正式劃上了一個句點

結束五年博士後生活, 我邁開了腳步進入產業界

我的博士班老闆不開心, 因為他少了一個潛在的分支

我的博士後老闆也不開心, 他口口聲聲說我不負責任, 沒有把paper發完再走

但卻不會提他以一個低效率管理方式希望我們花上十數年的青春去幫他生一篇可能不存在的nature paper

 

離開的原因很多

主要還是少子化不停的在衝擊各學校的學生人數, 學校開的缺越來越少

學術研究經費也少

即使擠進了當PI的窄門, 以後的日子也是很難過

除此之外, 在實驗室裡看到很多混吃等死的人,

PI們學術上無知又自大, 管理上荒腔走板, 彷彿認真做事的人就是該死

讓人覺得待在實驗室真是前途一片黑暗

加上科技部還祭出了六年博後的條款

大家不如歸去吧!

 

其實全部的人都擠在學術界是一件不健康的事

再好的研究, 沒有變成商品, 一切也只是空談

因此也鼓勵大家給自己多一些選擇, 不要只把眼光放在狹窄的學術界

之後會陸續發表一些我在業界的觀察

希望能更多人瞭解一點業界的面向, 

期望更多的人投入, 能為產業帶來更多的活力及更好的發展

 

首先要進入業界第一步就是離職

建議大家多看看勞基法的規定

我可能比較不好運, 遇到幾個學界PI剛好都對勞基法視而不見, 

淨是拿出些與勞基法相違背的條款 (比如:三個月前就要提離職, 沒完成交接離職單不簽名...等等)

若是自己也不懂, 就只能隨他們呼攏了

自己多瞭解, PI逼人太甚的時候可以視情況拿出來幫自己一把

至於PI們可笑的評論就不必在意了

PI們在實驗室裡好像呼風喚雨

一旦離開實驗室, 他們也只不過是個凡人

 

 

 

下一步就是寫履歷, 開始投工作

在此鼓勵大家, 看到有興趣的工作就多投, 

不需要顧慮job description上面要求要有幾年經歷、什麼專業背景、需要會什麼技術

履歷投進去, 公司覺得不合適, 也就是沒下文而已, 並沒有什麼損失

個人的經驗是, 因為台灣內需市場不大, 和國外有業務往來變成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所以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都會想要員工有好的外語能力

因此, 若大家還有時間, 多加強英文能力吧!

在寫cover letter時特別強調自己的外語能力佳,  相信是很加分的

下一篇會分享給大家個人寫履歷的心得

 

 

要投履歷時大家另一個頭痛的點應該是"這些職稱到底是什麼?"

其實多看幾個類似的職缺工作內容描述, 就可以大概猜想

之後會再寫一些這類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調的小香民 的頭像
    D調的小香民

    液相記憶

    D調的小香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